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17|回复: 0

三十七道品。

[复制链接]

306

主题

0

回帖

1192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192
发表于 2024-7-27 04:16:3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三十七道品。又作三十七菩提分。三十七觉知。三十七助道法。为追求智慧。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。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。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。是趋向解脱。获得证悟的道路。循此三十七法而修。可次第趋于菩提。故称为菩提分法。指四念处。四正勤。四如意足。五根。五力。七觉支。八正道。

四念处。

北传。

身念处。
观身不净。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。

受念处。
观受是苦。即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。

心念处。
观心无常。即观此识心念念生灭。更无常住。

法念处。
观法无我。即观诸法因缘生。无自主自在之性。是为诸法无我。

南传。

身念处。观身如身。
受念处。观受如受。
心念处。观心如心。
法念处。观法如法。

意为如实观察当下身。受。心。法的展现。不去干涉和预设结论。

四正勤。

未生恶法令不生。
已生恶法恒令灭。
未生善法令出生。
已生善法令增长。

四如意足。

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。是四种定境。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。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。是得神胜如意的四种定。名为神足。又可称作为神妙的。神奇的力量。但其真正的意思是有四种神妙的脚。是以定为足。如意足。是神用自在。自由自主。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。意志。不受外境的影响。可以约制内心的烦恼。不会表现成为不善的动作及语言。

一般修习禅定。目的是希望入定。在定中。自然不造恶及不善业。暂时不起烦恼。痛苦。然而并未能从潜在的烦恼随眠中真正解脱出来。出定之后。瞋怒骄慢等心还是存在。若依佛法道品的次第修行。由四念处。四正勤。四如意足。继续修习增上。便能达到如行者如是得四念处实智慧。四正勤中正精进。精进故智慧增多。定力小弱。得四种定。摄心故。智。定力等。所愿皆得故。名如意足。这也就是说在三十七道品次第之中。四念处。四正勤的修习。重点在于智慧增多。定力则不足。故须再以修习四如意足的禅定。方能使得行者的智力与定力相等。所以称之为如意。所愿皆得故。

问曰。四念处。四正勤中已有定。何以故不名如意足。答曰。彼虽有定。智慧。精进力多。定力弱故。行者不得如意愿。这也就是说。在修习四念处。四正勤中。虽也有定。但以智慧精进之力为多。定力较弱。所以不得如意愿故。

四如意足。亦名四种三摩地。《瑜伽师地论》欲三摩地。勤三摩地。心三摩地。观三摩地。以欲。勤。心。观。四增上力。所得三摩地。以观慧及禅定之力。将烦恼由而细。逐层伏断。三摩地即是定。等。持。一境性。

欲三摩地。

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。若于是时。纯生乐欲。生乐欲已。于诸所有恶不善法。自性因缘。过患对治。正审思察。起一境念。于诸善法自性因缘。功德出离。正审思察。住一境念。即由如是多修习故。触一境性。于诸所有恶不善法。现行诸缠。能令远离。而未永害。烦恼随眠。

欲增上力。就是有个意愿。期待。希望。想要如何才能得定。首先。就要对治种种不善的烦恼心。看看这个烦恼是真的有吗。它的本性又是什么。如果知道它只是一种虚妄的妄念。不是实在的。那为什么还要有烦恼呢。执着自己的烦恼心。反而变成了麻烦。只有不断地观察自己的心。知道所有一切的妄念。无非烦恼。也就是观察恶法及善法的自性因缘。使得妄念越来越少。到最后达到心念的统一。称为起一境念。住一境念。而得远离恶不善法及现行诸缠。不过尚未永除烦恼随眠。

勤三摩地。

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。若于过去未来现在。所缘境界。能顺所有恶不善法。能顺所有下中上品烦恼缠中。其未生者为令不生。其已生者为令断灭。自策自励。发勤精进。行彼所缘。于彼境界自性因缘。过患对治。正审思察。住一境念。即由如是多安住故。能正生起心一境性。于诸所有恶不善法。现行诸缠。能令远离。而未永害。烦恼随眠。

勤增上力。又叫精进增上力。过去的已经过去。不要再去管它。未来的还没有来。让它不要产生。现在有的妄念。不执着它。赶快停止。这个名为能调顺所有恶不善法。也是能随顺所有。烦恼缠缚。这个时候的心。只有清净的一念境。必须不断地观察现在这一念。停在现在这一念上。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能够这样不断地练习。即使还没有达到《金刚经》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程度。但是方向相同。从有间歇的一念。成为持续的一念。便是心一境性的三摩地。住此心一境性。便能远离所有恶不善法及现行诸缠。不过尚未永除烦恼随眠。

心三摩地。

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。若复策发诸下劣心。或复制持诸掉举心。又时时间修增上舍。由是因缘。于诸所有恶不善法。若能随顺恶不善法及诸善法。若能随顺所有善法自性因缘。过患功德。对治出离。正审思察。住一境念。即由如是多安住故。能正生起心一境性。

心增上力。即是持心不昏。不散。不掉举。名为奢摩他。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心。念念不断观察自己的心。是否有掉举等的现象。发现了马上要舍。此即是随顺一切恶法及善法。如理审察其自性因缘。或为过患。或为功德。或对治。或出离。便能得三摩地而住于一境念。而发起一境性。此三摩地。虽能远离所有恶不善法及现行诸缠。亦尚未能永除烦恼随眠。

观三摩地。

观增上力所得三摩地。若于能顺恶不善法。作意思惟。为不如理。复于能顺所有善法。作意思惟。以为如理。如是远离彼诸缠故。及能生起诸缠对治。定为上首。诸善法故。能令所有恶不善法。皆不现行。便自思惟。我今为有现有恶不善法。不觉知耶。为无现无恶不善法。不觉知耶。我今应当遍审观察。彼由观察作意增上力故。自正观察。断与未断。正审思察。住一境念。即由如是多安住故。能正触证。心一境性。由是因缘。离增上慢。如实自知。我唯于缠心得解脱。未于一切一切随眠心得解脱。我唯获得及已修习。诸缠对治。定为上首。所有善法。而未获得及未修习。随眠对治。

观增上力。观是观察审思的意思。观察自己是否正在用功。随顺一切恶法。为不如理。随顺一切善法。为如理。远离诸缠。对治诸缠。皆由如理思惟。如是反覆遍审观察。便能得三摩地。便是能住一境念。而触证心一境性。离未得谓得。未证谓证的增上慢心。故其自知。唯于现行诸缠。心得解脱。未于一切随眠。心得解脱。尚须修习。对治一切随眠之法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彼由如是四三摩地增上力故。已远诸缠。复为永害一切一切恶不善法。诸随眠故。及为修集能对治彼诸善法故。便更生起乐欲策励。广说如前修四正断。加行道理。

四如意足。即四种三摩地。虽能以之远离恶不善法的现行诸缠。尚未永除一切恶不善法的诸种随眠。必须更生乐欲策励。修集对治此等随眠的诸种道品。

欲神足(欲三摩地断行成就)。由想得到神通的意欲之力发起近下。

勤神足(勤三摩地断行成就)。由不断止恶进善力发起的定。

心神足(心三摩地断行成就)。由心念之力发起的定。

观神足(观三摩地断行成就)。由观想佛理之力发起的定。

断行成就是要修行者断除一切障碍三摩地的不善等法。从而转进修习三摩地行。即用欲。勤。心。观四法来引发和修证这四种三摩地。欲等四法。求定称心。趣定自在。故又称四如意足。佛教认为。修行这些禅定。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的能力。

五根。

信根。笃信正道及助道法。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。

精进根。修于正法。无间无杂。

念根。乃于正法记忆不忘。

定根。摄心不散。一心寂定。是为定根。
慧根。对于诸法观照明了。是为慧根。

五力。

信力。信念增长。能破诸疑惑。
精进力。精进念增长。能破身心懈怠。
念力。念念增长。能破诸邪念。成就出世正念功德。
定力。定念增长。能破诸乱想。发诸禅定。
慧力。慧念增长。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。

七觉支。

择法觉支。能拣择诸法之真伪及适宜与否。
精进觉支。修诸道法。勇猛精勤。
喜觉支。契悟真法。心得欢喜。
轻安觉支。获得身心轻安愉快。
念觉支。铭记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。
定觉支。摄心不散而入定境。
舍觉支。舍一切法。平心坦怀。

八正道。

正见。见四谛之理而明之。
正思维。思维四谛之理而使智慧增长。
正语。不说任何非理之语。
正业。去除一切邪恶行为。
正命。以正当的职业和方式生活。
正精进。勤勉修习趋向涅槃之道。
正念。意念正道而无邪念。
正定。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菩提道场。菩提道修行入门。大乘菩萨道修行指引。 ( 陕ICP备2023020267号-4 )

GMT+8, 2024-10-18 12:36 , Processed in 0.067776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